今年1月底,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產能擴大和較低價格將推動2024年全球天然氣消費恢復強勁增長。近期,全球主要天然氣生產國不約而同開始在產能方面下功夫,力求在加速恢復的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分一杯羹。自去年底首條生產線投產,俄羅斯北極LNG2號項目將在今年第一季度發出首批貨物,與此同時,卡塔爾和澳大利亞也相繼做出擴大LNG產能的決定。日前,多家研究機構紛紛發布報告指出,今年年內,全球LNG需求將持續攀升,其中,亞洲將成為全球LNG需求增長最大引擎。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供需兩旺,但受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和航運限制加劇等因素影響,市場風險依然較高。
多個天然氣生產國加快增產步伐
今年以來,全球主要天然氣生產國加快增產步伐。
《金融時報》日前報道稱,俄羅斯北極LNG2號項目將在3月底之前運出首批LNG貨物。繼去年12月首條生產線投產、今年1月首個天然氣液化儲存裝卸裝置完成試運行,北極LNG2號項目又前進一步。
北極LNG2號項目是俄羅斯最大私營天然氣生產商諾瓦泰克的第二個大型項目,按照設計擁有3條生產線,全部投產后總產能將達1980萬噸/年,對于俄羅斯實現LNG產量提升的戰略目標至關重要。俄羅斯此前曾設定目標,到2030年,將LNG全球市場份額從8%提高到20%,北極LNG2號項目被視為實現此目標的關鍵。北極LNG2號項目也受到歐美國家的制裁。去年11月,美國禁止其盟友購買該項目所產LNG。對此,北極油氣開發項目專家本·塞利格曼表示:“就建設而言,制裁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目前,北極LNG2號項目已經完成第一條生產線,第二條生產線設計方案也已成形。這也從側面顯示出全球天然氣消費持續增長的預期?!?/span>
全球另一LNG生產巨頭卡塔爾則于2月底宣布,到2030年,將LNG生產能力較目前水平提升近85%。卡塔爾能源事務國務大臣、卡塔爾能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薩阿德·卡比表示,增產計劃將推動卡塔爾天然氣行業再攀新高。
作為全球主要LNG供應國,卡塔爾目前年產能約為7700萬噸,此前計劃到2027年將產能擴大到1.26億噸??ㄋ柲茉垂緦⒃?030年前再增加1600萬噸/年,使總產能達到1.42億噸/年。
在加快產能擴張的道路上,澳大利亞也不甘落后,該國最大LNG出口商伍德賽德首席執行官梅格·奧尼爾日前表示:“我們在亞洲市場看到LNG需求增長跡象,在某些時間節點會看到相當多的新供應,不過,需求會在未來幾年內吸收這些供應?;诖耍覀冋诳紤]加速推進產能擴張?!?/span>
“當前,全球天然氣市場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與亞洲等地區,整體處于‘供需兩旺、價格被抑’的狀態?!鄙虾I鐣茖W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孫霞接受本報采訪時介紹,歐洲市場主要面臨結構調整問題,管道氣占比快速下降,液化天然氣的需求量和進口量持續上升。受能源轉型政策影響,歐洲市場的天然氣需求量短期內呈上升趨勢,但長期來看將會逐漸下降。北美市場目前基本處于飽和狀態,因此需要與俄羅斯、澳大利亞、卡塔爾等地區爭奪亞洲和歐洲市場。亞洲市場處在“供不應求”的狀態,未來可能面臨“滿足不斷上升的天然氣需求”的壓力。
天然氣市場的激烈競爭引起價格大幅波動
據路透社報道,英荷殼牌石油公司發布報告,預計全球液化天然氣需求量將從2023年的4.04億噸增至2024年的6.25億—6.85億噸。
“全球天然氣需求量呈現出一種大規模的、可持續的上升趨勢。”孫霞說,這種“強勁增長”的態勢主要源于4方面原因:一是全球經濟快速復蘇,造成天然氣需求量激增;二是“全球南方”國家更重視經濟發展質量,開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發展經濟兩者之間尋找平衡,增加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三是受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一些地區和國家為保障能源安全而大量增加天然氣儲備和進口。
在供需兩旺的背景下,全球液化天然氣價格波動備受關注。據路透社報道,液化天然氣一度供應緊張制約了消費增長,也讓價格和價格波動性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倫敦洲際交易所數據顯示,作為歐洲天然氣基準價格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天然氣期貨價格下跌2.5%至每兆瓦時30.15歐元。根據歐洲新聞電視臺網站報道,2月份英國天然氣價格與同期相比急劇下降50%,跌破每兆瓦時25歐元。
“2023年冬季,歐洲和北美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睂O霞介紹,全球天然氣并未形成像石油那樣的國際市場。美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天然氣產量在近十年的飛速增長過后,價格卻已接近歷史最低點。歐洲由于俄羅斯天然氣供應量下降,導致美國和卡塔爾迅速彌補產量的不足。大量的出口國為了擴大產能,投入天然氣市場,但市場需求是有限的。天然氣市場的激烈競爭引起價格大幅波動。
據阿聯酋《國民報》報道,東北亞主要市場的液化天然氣價格已降至每百萬英熱單位8.30美元,為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季節性變化也是導致天然氣需求量和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的主要原因?!睂O霞說,歐洲地處寒冷的北半球,天然氣多以供暖為消耗。但是亞洲冬季供暖多以煤炭為主,加上假期時長因素,導致實際上天然氣的需求量并不大;而到了夏季,亞洲很多國家為降低碳排放,都由煤炭轉到天然氣發電,導致天然氣需求量激增。
“全球天然氣市場交易方式呈現分化趨勢?!睂O霞介紹,很多進口商不再采取簽訂長期合同的方式,而是采用短期合同或者現貨交易。亞洲國家更多傾向于采用美元之外的貨幣進行交易,以此來規避價格和制裁等因素所造成的風險。
為促進能源合作提供契機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亞洲減少煤炭消費,該地區對LNG需求愈發強勁。與此同時,美國暫停LNG出口項目審批,這給全球LNG供給側帶來巨大缺口,誰能迅速填補這些缺口,誰就能從LNG貿易中獲得更多市場。
全球獨立大宗商品市場信息服務商ICIS天然氣分析主管湯姆·馬扎克—曼瑟表示:“從現在起到2030年,亞洲天然氣需求將呈迅速上升態勢?!泵绹庞迷u級機構惠譽預計,2023年至2033年,亞洲天然氣消費年均增速達1.9%,天然氣總消費量將從2022年的9210億立方米增加到2033年的11320億立方米。預計亞洲LNG進口量將從2023年的3240億立方米進一步增加到2033年的4480億立方米。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仍需要更多天然氣?!睂O霞表示,天然氣需求“強勁增長”預計主要出現在亞洲和歐洲地區。亞洲和其他新興國家的天然氣需求量增長速度可能會超過歐洲,主要是因為這些地區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及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等因素。歐洲地區天然氣需求擴大,主要因為歐洲能源消費結構和進口結構的暫時性調整。
國際能源署發布最新報告顯示,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延遲啟動、推遲投產,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原料氣問題惡化以及航運限制加劇等下行風險,都有可能引起2024年天然氣的供需和價格的波動。
“全球天然氣需求增長可能給進口國經濟帶來較大風險。亞洲和歐洲的國家天然氣需求量隨季節性變化很大。當處在季節變化時期,或是天然氣需求量上升時期,供應不足或者價格較高的話,可能造成電力危機?!睂O霞說,從政策方面來看,美國的能源產業鏈供應鏈在“脫鉤”和“去風險化”政策推動下,或將對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穩定造成威脅。
全球能源加速轉型也可能沖擊天然氣市場。孫霞說,當能源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稀缺金屬競爭受地緣政治影響變小、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氫能規模化以及核能消費范圍擴大等有所突破時,全球天然氣需求或將出現一定程度收縮。
“但從全球經濟來看,同處于北半球的國家可以形成天然氣需求變化的季節性互補。”孫霞分析,歐洲冬季天然氣需求量較高,亞洲則是夏季更需要天然氣,這給亞洲和歐洲天然氣進口國提供了一個能源合作和經濟合作的機會。